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副相李林甫,虽然贵为副相,名义上与宰相李林甫一同主张揆阁,但是对于这个****烈李清倒也听说过一二,为人没有主见,善于趋炎附势,名义上虽然贵为副相,但是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烈也就是挂个虚职,此刻的揆阁完全就是华发老者的一言堂。
****烈之后,并不是做的不是六部尚书,不是大理寺鸿胪寺等重要机构的一把手,而是此刻身兼二十余职贵为杨家家主和御史中丞的杨钊,原本以杨钊御史中丞的身份自然不能够帮助他位列如此席位,但是相比于六部尚书也鸿胪寺卿、大理寺丞杨钊却胜在手无实权,身兼多职,更是杨家家主,相比于六部尚书,他们顶多掌握一部人的生死,在自己的衙门一言九鼎,但是与身兼多职掌管着如今大唐一般财政的杨钊比起来却是要逊色不少。
原本按照历史的发展,天宝五载虽然杨钊逐渐崛起,但是却并没有如同现在这般权势滔天,毕竟原本的历史轨迹有着王鉷与杨钊平分秋色,共同管理着大唐的财政大权,而且历史当中的王鉷巅峰时刻更是兼任御史中丞,所以说,此刻的杨国忠能够今天的这份权势,可以说,李清有着一半的功劳。
杨钊之后,自然是六部尚书和长安之中的显贵人物,这些人李清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不过放眼望去,李清发现,还是不认识的人居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