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两百弩兵的要求,如此杀敌于百步之外的大杀器,李清自然不会拒绝,虽然相比于弓箭,弩箭的射程要短上一些,但是若是配合够好的话,它完全可以无间断、覆盖性射击。
弓箭手一般对于力量都有较高的要求,毕竟无论如何拉弓射箭都是一个体力活,就算是再好的弓箭手,连续射二十发弓箭已是极限,若是再多的话就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轻则休息十天半个月,重则从此再难拉箭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人士兵每人身后所背的箭篓箭矢的数量一般都在三十只左右。
相比于弓箭手严格的要求,弩手就要轻松许多,而且轻装弩机携带方便,射击准确性高,只要弩矢数量足够,弩手完全可以无间断连续对敌人形成毁灭性打击。
而且两军对垒,一般先是弓箭手消耗敌人的一部分有生力量,等敌人再度逼近的时候,弩兵则万弩齐发,对敌人形成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想象一下,敌人还未近身,就被消耗很大一部分力量,而且看着如此多的敌人惨死在自己面前,对己方士气也将是一种鼓舞,如此何愁不胜?”
如此有力的大杀器,李清并不是不想多要,只是一则弩机制作方法相比弓箭要复杂很多,制作工艺的复杂直接导致了弩机数量的不足,而且一般的弩机若是使用不当极易损坏,在李清的想象之中,以剑门关五千守军的人数,能够拥有的轻装弩机绝对不会超过八百架。
若是李清此次贪得无厌,狮子大开口,即使剑门守将迫于李清的权势选择认命,但如此一来则势必会给其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更有甚者,甚至会导致刚刚宣布站在自己身后的五千精锐剑门守军的离心,如此一番算来,李清反而损失更大,所以说,这正是刚刚李清仅仅只要走两百架弩机的原因。
至于那些重型弩机,甚至超大型杀伤力极大的床弩,以剑门关的重要地理位置也许有上那么一些,但是对于这些李清可没有打算,一则他们携带不方便,二则那些重型弩机一般都是做来守城之用,而如今大唐国富兵强(起码表面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