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正值洪武十一年,在朱元璋一统天下已经过去了十一年后的今天。
大明不仅仅驱逐蒙元,恢复了中华,多次在北部,针对北元的旧部取得了阶段性的战果,整个帝国也呈现出一片兴盛的大好趋势,虽说,这仅仅局限于中原以及江南等自李唐以来就繁盛的地区,
甚至可以预计,只要太子朱标即位,那么大明必然能够走向盛世。
只是在这一片祥和之中,也只有朱棡才知道,大明帝国潜在的动乱。
那就是藩王制度!
把所有的儿子册封为藩王,派往封地巩固大明国本的计划,是朱元璋本人非常自豪的。
作为开局一个碗,从小小农民坐上皇帝宝座的平民天子,
朱元璋和不少农民一样,对亲情血缘的羁绊,看得由外的重。
把大明的天下交给老朱家的人管理总比交给外人,要让他来的放心得多。
所以,他甚至还在藩王基础上,设立了九大塞王,【顾名思义,手握重兵,手揽大权镇守边塞的藩王,代表人物朱棣,不言而喻。】
正是这种体制,让大明在建国初期空前的团结一致,齐力一心。
因为,朱元璋所有的儿子都很认他这个当爹的,也认太子朱标这个当大哥的,不会有任何二心,更不会上演父子相残的戏剧。
可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十多年后,太子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整个大明瞬间就将进入国本动荡之中。
随后因为国本动荡,朱元璋,也就是朱棡那个便宜老爹害怕朱允炆无法控制朝局,开始了大屠杀序列。
随后更是开始了削藩,靖难之变等大动乱。
而这一切祸端的起源,正在今天!
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作为大明最早的一批藩王就番。
朱樉就藩西安府,朱棡就藩于太原府,两大军事重镇,果然还得是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