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周,按照计划肖逸飞要考察德国的农业、农村、农民情况,方便以后选择道路。
肖逸飞开车来到斯图加特一个普通的小镇,白天跟着农夫去看他们工作的情况,晚上和酒吧中的农民吹牛聊天,加上自己从网上和小镇政府部门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虽然这样的考察很肤浅,但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个小镇完全由附近的农民组成,他们平时住在镇上,下田就是去小镇附近的自有农场工作。这些小镇上家家户户非常干净,鲜花盛开,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活品质很高。但是,农场的工作毕竟很辛苦,而家庭农场的面积又不太大,利润也不大,就算是想请东欧人做工,也只能是在农忙的时候临时请几个短工。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都到城市中去找工作了,就算是剩下的少数年轻人,也基本都没有从事农业工作。
而几户散居的农户就更辛苦了,他们的耕地面积不大,机械化程度并不高,许多事情都还是要靠人力。
尽管这几天的考察只是浮光掠影,但他还是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德国,甚至欧洲,都不适合他种田的要求。
首先,德国的农业还是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大型农场很少。在这些家庭农场,面积都不大,80%都是面积在100公顷以下,也就是才200多英亩,1200亩土地。
而大概有一半农户面积都远低于这个数字,根据肖逸飞了解到的,这个小镇大多数家庭耕种面积只有十多英亩,最大的一家才200英亩。当然,可能跟肖逸飞考察的地方是德国南方有关,他们说北方的农场普遍要大于南方。看来地域差异哪个国家都有。
家庭农场,就意味着很少雇工,大多数事情都是农场主的家庭自己完成。对肖逸飞来说,这样的农场不适合他发挥空间的威力。
其次,德国甚至欧洲的地价都太贵了。随便网上查了一下,德国荷兰边境,其中一个农场占地5万平方米左右,有农舍、马舍、鸡鸭棚等设施,售价35万欧元;5万平米,听着挺大,但实际呢,才7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