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高的树枝上,还挂了三四个鸟笼子,几只鸟儿在里面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让这小院处处透露出一种清净闲适的气息。
常闲寻声望去,一位古稀老人正坐在树下的一张躺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面前放了一张八角桌,桌子上有一套茶具,还有几样点心,微风徐徐,吹开头顶茂密的枝叶,散碎的阳光洒在老爷子身上,宛若神仙中人。
“南师……“常闲疾步上前。
“小张,给小常搬把椅子来。“
见到真是常闲,老爷子高兴的站了起来。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常闲把手里拎的东西交给了那中年女人,将花圃旁边的一张椅子搬到了南师旁边。
“南师,又来打扰您的清净了。“
常闲没有坐下,而是对老爷子微微鞠了个躬。
“这说的什么话,现在你师母到京城含饴弄孙去了,这里我自己一个人住,平时还嫌过于清净了呢,别站着,坐下啊。“老爷子放下了手中的书,给常闲斟起茶来。
老爷子本是冀省人,在津门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匠,由于特殊时期的原因,膝下只留下了一儿一女都在京城工作,大孙子还只有十来岁,老太太经常去京城照看孙子,将老头一人丢给保姆照顾。
老爷子问了常闲几句近况,笑道:“我昨天写了幅字,感觉有点心手双畅的意思,放在书桌上,你去拿来,咱们爷儿俩一起说道说道。“
常闲应了一声,熟门熟路的向左边的一间厢房走去。
走入书房,就看到正面挂的一幅横幅,“问不知斋”四个大篆,字虽不能称为佳妙,但是意气风发,书卷气跃然纸上。
落款是:民国三十七年秋,瑾瑜贤弟雅嘱,钟祥李济。
民国三十七年是公元一九四八年,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作品却没有半点损伤变形,可见主人的用心爱护。
常闲走到横幅下,神情肃穆,恭敬的鞠躬行礼。每次到南师这里求教,常闲和其他师兄弟都是在此行礼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