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可以晚了?儿子觉得,应该让他去大本堂学学,哪怕是学不会,好歹也能有点印象不是?对他以后进学也是有好处的。”
这次朱元璋和马皇后没有直接反对,两人都在沉思。主要是朱标的那句第三代长孙,让二老都不得不考虑一番,毕竟涉及到国家传承,可不能马虎了。
“爷爷,奶奶,我还小呢,不想进大本堂啊!”朱雄英见老爹搞这么一手,心里咯噔一下,尤其是看到朱标这时候笑眯眯的,那就就更慌了。他可是偷摸的问过那些在大本堂读书的小皇叔们,一个个老惨了,如果学不会或者完不成功课,可是要被先生打的。
朱元璋坐在凳子上看看朱标,又看看马皇后,最后看向朱雄英,脸上褶子都笑出来了“大孙儿,你爹说的没错。你是咱大明的皇长孙,不管怎么说,这学问是不能拉下的。这老话说的好,要从娃娃抓起嘛!现在刚过完年,还太早,这样吧,等过了十六,咱安排几个儒学大家专门教导你,毕竟这身份不一样,大本堂就不去了。”
他虽然是泥腿子出身,没什么文化,可对于教育这方面,却是格外的重视。就和所有的穷苦百姓那样,同样认为读书考取功名才是唯一能改变家庭条件的途径。所以不管是太子朱标也好,秦、晋、燕、周,四王也罢,就连那些小皇子们,都早早的进了学。请的无不是当世的名宿大家,饱学之士。
从洪武元年开始,朱元璋便大力推行官学,积极筹办科举。他曾对李善长说过,“民不能没有出路,蒙元不看重文人的力量,取缔科举,咱大明不行!只有学问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所以科举不止咱要办,咱的后世子孙也不能轻视。”
他明白在民间出一个读书人不容易,因为书本太贵了,就连赶考都需要不小的花费,所以几家人省吃俭用能供出一个都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他特意下旨,给了那些科举有成的读书人很多特权,例如考上最低等级的秀才就可以领取国家发放的米面,可以见官不跪,免除徭役和刑罚等等诸多的权力。
“俺看行,英哥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