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是不可能轮换职权,尹朔虽然是首席,可是,一向缺少威信,世族也不会允许一个寒族掌握重权,即使他是议政首臣,六部中权位最重的吏、户、兵三部,也是派系最多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权威根本无法控控制,因此,鲜少有寒族官员能掌管这三部,之前,吏部与户部就是谢遥管理的,兵部则是隆徽皇帝亲管,后来,紫苏将兵部交予齐朗,户部交予谢清,而亲管吏部,等齐朗出使古曼归朝之后,吏部也被紫苏交予齐朗,六部的职权全部下交议政大臣,尹朔的权位被紫苏架空,其中并非全是因为亲疏,也有尹朔自己的原因。
前一段时间,阳玄颢在不能出门时,也会想像若自己亲政,如何处置议政大臣的权力,想来想去,他不得不承认,除非他能压制住世族的反弹,否则,他无法给予尹朔重权,要么自己亲掌,要么让齐朗与谢清掌管,其它别无选择,当然,他要是有世祖皇帝或者圣清皇朝的圣祖皇帝那般的皇权,他就是任命三岁孩童来掌权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可是,他只是阳玄颢,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尹朔一直是作为副手在辅佐谢遥,决策能力与魄力都不足以担任议政首臣的权位,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承认,因此,他也没有向紫苏要求更多的权力,仅仅是以议政首臣的身份监督着齐朗与谢清,偶尔插手一下。
“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尹朔曾经这样形容驭下之道,阳玄颢在思考之后很清醒地认识到,尹朔并不是合适首相之位的人,但是,直到现在,他仍然必须居于首相之位,因为,在紫苏倚靠世族的时候,必须用出身寒族的尹朔来制衡世族的权力,这是帝王之道。
出于这些考虑,阳玄颢对三司谏官的举动十分不满,认为他们在无事生非,看了曹芾的奏章后,他更觉得三司是在离间三位重臣,想了又想,阳玄颢还是拿起那份奏章去见紫苏。
紫苏看到儿子拿着奏章走进来,便笑了,摆手示意儿子不必开口,离开书桌走向一边休息的侧厢。
“皇帝是为曹侍中的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