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钱吗?
“缘子哥,其实你真的想要招生,就不该找我们。”
“那该找谁?”
“你就没想过,大舅哥?”
(⊙?⊙)
……
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啊!像这样的招生,一定要和各大高校有一些关系。在自己身边人中,有这样关系的,还是要大舅哥,哦,差点儿忘了,应该还有应馨……
北理工的一间宿舍里,武永平周边围着一大群的同学:“哥几个,快放暑假了,你们有啥安排?”
“还有啥安排?回家呗。怎么,武大,你就不回家吗?”
“我这次不回去,我这里有个勤工俭学的机会。不知道哥几个感不感兴趣?你们几个要么就是京城本地人,要么就是不想回家的。还有,如果你们同学有感兴趣的人,同样可以相互介绍。”
在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相当少,还没流行起家教什么的。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太高,他们还抹不开面子。唯一可行的就是投稿发表文艺作品,所以文青才会那么的流行。
并且在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公费的,应该才刚刚开放自费生,但每个大学的自费生名额只有区区几个。
另外还有副食品补贴。在一开始的时候,上大学是能够拿津贴的。没看错,上高中需要交学费,上大学根本就没有学费。反而国家还会给你钱!不过进入到九十年代,津贴确实取消了,但换汤不换药,换成了副食品补贴。大约一季度能拿到100块钱不到吧!
别嫌弃这点钱似乎很少,节省一点用的话,完全够每个月的生活费。
应该明白了吗?这时期的大学,并不鼓励学生勤工俭学或者其他什么社会活动,希望每个大学生都争分夺秒的去学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政策!
换句话说,在这个年代,因为家庭困难放弃上大学?那种家庭确实都是老实孩子。或者说很傻。他们根本就不懂这种政策。
只要想办法把孩子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