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朝廷制度将有大变动,急需新鲜血液,你要帮咱找到新贤才,帮助大明步入新路。”
韩国公李善长深知现在朱元璋手下缺人。
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谋士。
都一个个不在了
被朱元璋称赞为“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陶安,于洪武元年任职期间去世。
被朱元璋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枫林先生——朱升,在辞官隐退之后,于洪武三年在乡下病逝。
被民间称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刘伯温,已于洪武年感染风寒去世。
朱元璋曾经能用的谋士:
陶安、刘伯温、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宋濂......
眼下。
就只有李善长和宋濂还在世。
而宋濂因为受胡惟庸案的牵扯,现在的处境也很艰难。
虽然朱元璋还没动他。
但是君臣之间到底是生了间隙。
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同时又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本该是阅卷官最好的人选。
但朱元璋没让他来阅卷。
已经是在发出暗示——宋濂,咱是信不过了。
......
萧洛安的答卷是被魏国公徐达最先发现的。
徐达作为一个武将。
前几年一直在戍守边防。
也是近段时间,朱元璋要罢了中书省,废除宰相,徐达这才赶紧回来议事。
结果回来后。
刚被升为太傅。
这椅子都没坐热。
朱元璋便让他过来国子监帮忙阅卷了。
徐达乃是开国军事统帅,善于带兵,自然不如谋士李善长那般会看文章。
当他看到萧洛安的试卷时。
只觉得卷面极其令人舒心,前面的经义题也答得不错。
于是也没怎么看后面。
就把答卷递给韩国公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