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
“小王村的村民听着,本村千总老爷选兵,凡年十七往上三十往下,下午都到嗮谷场集合!不到者后果自负”
“铛!”
“小王村的村民听着,本村千总老爷选兵,凡年十七往上三十往下,下午都到嗮谷场集合!不到者后果自负”
……
杜大河穿着一身官服回到家,母亲和小妹也被敲锣声吸引,此刻正站在门前拢着袖,嗮着太阳和邻居交谈。
见儿子回来,撇下邻居上前问道:“儿子,这是咋回事呀?怎么好端端的选起兵了?”
杜大河笑道:“娘,您就别问了,儿子做事心里有数!”
说完就进了院子,留下杜王氏一个人怔怔无言,邻居也纷纷围了上来想打听千总老爷的口风。
杜王氏自然也是一问三不知。
中午吃完饭杜大河和杜王氏娘俩说了一声,在邻居家借了辆驴车,带着几大箱子的东西,便往晒谷场的方向赶去。
小王村的嗮谷场,除了平时用来晾晒粮食,一般这种地方同样有一座祠堂,小王村同样也不例外,久而久之就成了全体村民集会的所在地。
比如有些草台班子路过也会在此搭台唱戏,在华夏古时的每个村庄都会有这么一个所在。
即使在后世,有些不发达地区的乡下,还保留着这种娱乐文化活动的集会地。
杜大河赶着车来到晒谷场,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王德发和他的人,还有一些外村里正在维持次序。
边上摆着一张案桌和笔墨。
嗮谷场中心全是青壮,外围是一些妇孺和年龄不符合限定的男子。
王德发见到杜大河,立即小跑了过来拱手道:“大人,人已经到齐了,一共来了六个村的人,包括小王村的一共七个村,青壮!”
“嗯。”
杜大河点头随口问了一句:“小王村还有谁没到吗?”
“回大人的话,还有本村的王成家的王秀才,王文伦。”王德发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