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宽度130米左右的海水渠道,客轮向第一垦殖点缓缓航行过去。
调查组组长卡迪尔,拿着望远镜看着两岸一望无际的稻田,很难想象在四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万里黄沙。
卡迪尔转过头笑着问道:“许经理,这边应该会有鸟过来吃稻米吧!会不会引发生态问题?”
靠栏杆上,嚼着口香糖的许英诚摇了摇头:“不用担心,我们在周边设置了信息素驱逐装置,那些鸟感受到特殊信息素的刺激,会自动远离这里。”
“原来如此。”
说完之后,卡迪尔继续拿着望远镜浏览周边的景色。
不远处上百台类似于气垫船的大型插秧机,正在泥泞的海水稻田中作业。
为了补充这边的土壤有机质,在稻田平整过程中,还会添加大量有机肥作为底肥。
而每一次收割之后,也会将割下来的稻草统一送有机肥发酵厂发酵,再拉回来还田,确保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维持在一定程度。
只要进入种植阶段,很快这些稻田的有机质积累,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大概两个半小时之后。
客轮来到了第一垦殖点的小码头。
这里其实就是洪库港的附属城镇之一。
从码头下来,卡迪尔看到了整齐的房屋和街道,以及正在忙碌的员工,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
周边8万公顷左右的稻田,以及2000公顷的海产养殖场,都是这小城市在负责营运的。
整个城市人口并不多,就是一个小镇级别,大概只有八千多人口,大部分是海田农业的员工。
卡迪尔转过头:“许经理,感谢带路,我们就先忙了。”
“不用客气,顺路而已。”
许英诚和卡迪尔告别之后,便继续搭乘客轮向北而去,他此时要过去的目的地,是第二垦殖点。
同时他也在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有运河还是不够的,运河运输货物还可以,但客运却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