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在加上深海鱼的身体构造设计。
该类型的潜航器,其可以承受的极限水深,大概在3753米左右。
之前老式的海底光缆铺设方式,已经被智人公司淘汰了。
老式铺设方式需要船只配合,而且需要船只在附近停留一段时间,在自己的海域中施工还可以,公海也勉勉强强可以使用,但是一旦靠近其他国家的海域,或者热点公海区,就显得不合适不安全了。
因此智人公司更新了新技术。
这种技术叫做海底定向生长技术。
具体操作非常简单,先在海底勘探出一条适合布置海底光缆的路线,然后每10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节点。
而潜航器就是投放在节点的核心部件。
但潜航器将自己埋入泥沙层深处之后,内部的定向生长系统就会激活,开始向固定方向生长珊瑚光缆。
至于如何确保珊瑚光缆不会长歪了,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信息素诱导。
因为在前期的海底地形勘探过程中,会在已经确定的路线上,投放一种重量150公斤的生长锚。
生长锚就是缩小版的潜航器,可以扎入10~15米的海底泥沙层中,然后不断释放信息素,诱导珊瑚光缆向固定方向生长。
通常这种生长锚,会每间隔1000米布置一个。
珊瑚光缆会在深度10~15米的泥沙层中,以每天300~500米的速度生长。
这种生长速度,其实要得利于转基因珊瑚虫的快速钻土能力,特别是在松软的泥沙层中,其几丁质组成的口器,可以迅速吞噬周围的泥土,从中获得需要的一部分原材料,构造出直径10~12厘米的蜂窝状珊瑚管。
而另一种转基因珊瑚虫,则会在这些珊瑚管中,开始生成一条条光纤晶体。
这种生物光纤组成的海底光缆,不仅仅可承载的信息通量非常高,而且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那每一个生长锚和生长节点中,都储备了不在少数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