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宋巍应声,“太后娘娘六十大寿。”
“知道你还敢阻拦朕下江南?”
“皇上想讨娘娘欢心,不一定非得下江南。”宋巍说:“此番战乱虽说不算过分严重,可在百姓心目中,那始终是道能造成恐慌的阴影,如果这时候水路南下大肆操办太后娘娘的寿宴,难免给江南百姓留下皇室不顾西北战乱骄奢淫逸的印象,不论是对皇上还是对太后娘娘,都不会有任何好处。”
一直没吭声的赵熙忽然开口,“父皇,儿臣赞同宋翰林的说法,边境战乱,皇室当以身作则,不该穷奢极侈,皇祖母的寿宴在宫里也能摆,让礼部多花些心思便是,特殊时期,实在没必要因此南下。”
被这俩小崽子一搅和,光熹帝瞬间没了下棋的心思,将墨玉棋扔回棋盒,声音沉沉,“君无戏言你们俩不懂?朕放出去的话,怎么能随随便便收回?”
宋巍铿锵有力道:“使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乃上位者之头等大事,微臣相信,能颁布‘一条鞭法’减免百姓徭役之苦的皇上是位明君。”
明面上夸,实则道德绑架,光熹帝被他气着了,“你小子就不能好好说话?”
宋巍面色坦然,“微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
光熹帝反问他,“在朕跟前说的话,你有哪句是没发自肺腑的?”
宋巍再回:“目前而言,暂时没有。”
赵熙看了眼自始至终面色不改的宋巍,又看了眼板着脸的光熹帝,想到某些事,几乎能感同身受,他轻咳一声,出言缓解尴尬:“宋翰林会不会下棋?”
“微臣略懂一二。”
“既如此,那你过来同我父皇手谈一局。”
赵熙说着,自己起身把位置让了出来。
宋巍没有急着应答,安静等着光熹帝表态。
光熹帝见他站着不动,蹙眉,“还傻愣着做什么?是不会还是不敢?”
宋巍语气偏淡,“皇上一直没表态,微臣还以为您没同意。”
“大皇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