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活宝,互相看不顺眼,在李隆基的放纵之下,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也就此在杨玉环的温柔乡中消弭无形,接下来就是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乱象。
除了李隆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和他相似甚至几乎完全一样的皇帝也为数不少。
这些皇帝的共同点就是活得太久,他们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奢靡无度,身死国灭者有之,国运中道而衰者有之。
譬如,南梁萧衍,他本来是南齐的偏远宗室,后来发动兵变夺权,刚刚上任的他一样勤恳处理正事,任用贤明,一扫南齐颓废气象,但是他在位四十八年,随着国事安定,他开始迷恋佛教,多次舍身出家。
而萧衍每一次出家,都要大臣花费巨款赎身。
后来,萧衍又因老糊涂,而收下了逃来南梁的羯人侯景。
收下侯景之后,萧衍又因为侯景是羯人而不信任侯景,最终导致侯景再次反叛,率军攻入建康,俘虏萧衍,最后活活饿死萧衍,南梁也很快灭亡。
还有乾隆,活了八十九岁,早年他也是勤恳亲政,国事上绝对没有啥大过,平准噶尔、大小金川等等都是实打实的大功,但是中期以后随着四海无事,他也不免流俗,逐渐由励精图治变为挥霍无度。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乾隆四十年后,和珅的发迹。
和珅的出现直接让原本氛围还不错的清朝朝廷一片乌烟瘴气,大臣党同伐异,互相攻击。
然而因为和珅优秀的理财能力让乾隆省事不少,乾隆对和珅的依赖越来越重。
而和珅回报乾隆的就是中饱私囊,终于成为第一大贪。
乾隆和和珅都死后,清朝国运迅速急转直下。
由此一看,似乎李存现在就死了,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可问题是,李存现在不仅身体健康屁病没有,还能夜驭五七女而不累,身体好得简直比那些十七八岁的壮小伙还要强出一大截,怎么看,都不像短期就会死掉的样子。
自杀?
那李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