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的改制,致使金国内部矛盾重重,内斗不断,自相残杀,空耗国力、军力,战胜金国的时机就此一瞬。”
李存表示:“如果不是朕看准时机果断出兵,怎么有机会将困扰我汉家王朝数千年的胡患彻底终结?我如果被怯儒所阻挠,那才是彻彻底底的昏君,彻彻底底的鼠目寸光,彻彻底底的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李存甚至忍不住吐槽了这些文官和文人:“很多人甚至五谷不分,又岂能明白东北对我大乾的意义?”
可以看得出来,连着灭了两国,将大乾王朝的版图扩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李存,多少有点飘了,至少是不愿意再忍这些只会说风凉话的文官和文人。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没有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在此之前,这些自以为是的文官和文人给李存所带来的烦躁。
这么说吧,但凡李存的意志力稍稍有点不坚定,可能都会让这些文官和文人带偏放弃了伐金和伐高丽,进而放弃了大乾王朝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计。
如今,李存用酣畅淋漓的大胜狠狠地打了这些文官和文人的脸,又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决策能力以及英明神武。
这种情况下,李存就是明着骂这些目光短浅的文官和文人两句,他们都不会吱声的,更何况,李存还加以了掩饰,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站出来捡骂了。
不过——
事后,李存自己寻思过味来,觉得自己有点太小家子气了。
不管怎么说,一些文官和一些文人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他们希望自己不要穷兵黩武,将拥有大好前景的大乾王朝带入衰败甚至是灭亡之境。
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明皇。
前半生,唐明皇英明神武,堪比汉武唐宗。
后半生,唐明皇昏庸至极,差点没断送了大唐王朝,名列昏君榜。
有唐明皇这样的例子在前,这些文官和文人有些担忧,也很正常,毕竟,并不是谁都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