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退而言之,若乾军真渡过汉江,也可以此犄角之阵列寨于京师左右,或间隔五十里,或间隔三十里,结成连环营寨,以阻挡敌军,以护卫都城。”
金富轼又说:“防御汉江必须起用宿将,若外戚、宰执亲旧、省院吏族之类,皆不可用。”
金富轼还建议:“乾军凶猛,恐难以应对,可下令暨招十万望军,沿汉江修筑堡垒以作屏障。”
金富轼出身新罗王室后裔,他的曾祖父金魏英在新罗归顺高丽时,被高丽王朝任命为庆州州长,他的父亲金觐官至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他早年曾出使过赵宋王朝,与同行的朴寅亮的诗文一起被刊行为《小华集》而在宋朝流传,使高丽得到“小中华”的美称。他兄弟五人自幼熟读诗书,除了出家为僧的玄湛外,金富轼与其兄长富弼、富佾及弟弟富仪(富辙)皆“以进”,先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且身居要职。
在高丽的一众臣僚中,金富轼算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个。
虽然金富轼也清楚,以高丽王朝的如今的军事实力,连金国都打不过,就更不可能打得过一向嚣张跋扈的金国都在其手上屡屡吃败仗的大乾王朝了,因此,王楷所想的转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确实是解救高丽王朝的不二良策。
可金富轼比王楷看得更远的是,大乾王朝既然派了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高丽王朝,肯定是预谋已久,很可能打得主意就是彻底灭掉高丽王朝,将高丽王朝彻底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当中,这种情况下,高丽王朝唯有展示出来让大乾王朝忌惮的军事实力,才能让大乾王朝改变初衷,否则高丽王朝肯定就危险了。
可是,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一众官员,坚决反对金富轼的建议。
——这除了因为双方看法的确不同以外,也因为开京两班和西京两班一直在搞党争,这就跟赵宋王朝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党争差不多,双方都恨不得弄死对方,同时,不管一方主张什么,另一方都肯定反对,根本不问对与错。
简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