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俘获四百一十五万,而俘虏中二百八十万人成为我军,占到当时我军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到百分之七十,换而言之,果军的所有优势最后都变成了我军的优势。
这是世界战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
而产生这一伟大奇迹的最重要的一个法宝就是,我方优秀的政工干部搞得诉苦大会。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诉苦运动的巨大威力甚至发展到“即俘即补”的程度。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伤亡很大,很多俘虏兵经过短暂但触及灵魂的战壕诉苦,立刻被编入解放军部队参加战斗,甚至姓名都还没被本连战友记牢,就在战斗中牺牲了。
一个被俘的果军师长看到许多还没来得及换下果军衣服的战士已经站在解放军队伍中参战,无可奈何地说:“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
有人回忆,我军转入大反攻以后,部队中俘虏兵的数量越来越大,在连队战士中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当时真是前两个小时还是果军士兵,过两个小时就成了我军战士。有的甚至还未来得及上连队的花名册,就在战斗中牺牲了,成了无名烈士,这是常有的事。
李存要得就是这样的效果。
所以李存准备将最好的政工干部派到兴元府去。
当时,孙三呆也在东京汴梁城参加划分军区的大会。
无疑,有“第一政工干部”之称的孙三呆肯定符合李存想要的最好的政工干部这个条件。
可起初李存并没有想过让孙三呆来兴元府。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精英小队的几个头脑已经选定了,而让已经成为都统制军区司令的孙三呆去给李彦仙、詹度当下属,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让李存没想到的是,听说李存要找最好的政工干部,孙三呆竟然主动请缨,并表示他愿意服从陈箍桶、李彦仙甚至是詹度的指挥。
为了说服李存,孙三呆还对李存说:“孙三呆永远都是官家手中的一块砖,官家哪里需要孙三呆,孙三呆就往哪里搬。”
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