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送到了长安城。
在这之后,实在无法再西进的马友,只能给精英小队出具一份进京也就是去兴元府的公文,让精英小队自己继续西进。
接下来的这一路,靠着马友的公文以及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无处不在的密探的策应,精英小队无惊无险的到达了兴元府。
早已经在兴元府等候精英小队多时的莫俦等密探,赶紧利用他们各自所掌握的权力和金钱开道将精英小队给顺利地迎进了临安城。
不过,在陈箍桶的指示下,精英小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跟苗傅、刘正彦等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联系。
一来,当时陈箍桶他们对苗傅、刘正彦等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一点都不熟悉,不知道能否策反苗傅、刘正彦等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
二来,当时苗傅、刘正彦他们这些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正处在人生的巅峰,他们将自己当成是董卓、是曹操,这种情况下,陈箍桶不觉得他们能够招降到苗傅、刘正彦他们这些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所以陈箍桶没让精英小队轻举妄动。
三来,当时陈箍桶他们对西宋的应对情况也不太了解,不知己,也不知彼,怎么可能赢得这场决定两国国运之战的胜利?
所以,尽管陈箍桶他们早就到了临安城,可在陈箍桶的主持之下,精英小队始终耐住性子按兵不动。
直到靠着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的密探将所有的一切都打探清楚了,苗傅、刘正彦他们这些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的形势也变得糟糕至极,陈箍桶才如同看准猎物的毒蛇一般,一举就招降了已经走投无路的苗傅、刘正彦等发动兵变的宋军将士……
在苗刘兵变一事上,赵构不仅憋气又窝火,还愤怒之极。
首先被自己的亲卫军兵变,本身就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
亲卫军是什么?
那是一个皇帝最后的倚仗,他们本应该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应该是人人都争先恐后的为皇帝挡刀、为皇帝效死的人。
拿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