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将已经走远了的宗印给追了回来。
席易与宗印促膝长谈了一番,顿时惊为天人,于是在不久之后将宗印推荐了给范致虚。
宗印与范致虚见面了之后,谈起用兵之道,引经据典,比赵括还厉害。
范致虚因此也觉得宗印是一个被埋没的奇人异士。
于是,范致虚令宗印还俗,借补官职为中散大夫、直龙图阁,任命他为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甚至于范致虚手下的王伟、王方、李道峰、宋戡等将领,都要听从宗印的管辖和指挥。
很显然,宗印一跃成为范致虚的军师。
七十来岁才出仕的宗印,为报答范致虚的知遇之恩,立即就给范致虚献上了第一计,也就是建议范致虚修筑一道长城,起自潼关,止于龙门。
按照宗印的说法就是,如此便可以将乾军彻底挡在了陕西以外。
范致虚觉得宗印的这个想法很好,予以采纳,并签署公文,严厉要求各地立即着手修筑这道长城。
然而,各地官员对此,全都嗤之以鼻,然后阳奉阴违。
结果,很多地区修筑起来的长城,仅仅到一个成年人的肩膀高,乾军将士纵马一跳,就能跳过这道所谓的长城,所以这道所谓的长城根本起不了任何防御作用,白白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其实——
范致虚就是一个根本不知兵的文人,他对边防兵革之事更是外行中的外行。
很多奸猾之人看出来了这一点之后,为了从范致虚手上骗取赏钱,给范致虚献了各种各样的计策,有些甚至如同儿戏一般。
可范致虚根本就看不出来,还觉得这些是边防良计,野蛮下令按法施行。
结果就是,陕西各地的军民全都不胜其扰。
不过,得说范致虚对于赵宋王朝的忠诚确实是不打折扣的,而且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赵桓派他来陕西的使命。
这一点,有范致虚所作的诗为证:
参旗井钺出西秦,纠合诸侯付老臣。风引旆旌趋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