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叔夜说:“不怕与你说,灭掉赵宋,于朕而言,不过尔尔,朕也从未将此放在心上,朕之愿,乃西灭党项,北伐女真,横扫漠北,为我汉人争一方净土。故而,你若为朕效力,必有用武之地。”
】
唐恪憋屈,张叔夜其实比唐恪更憋屈。
就像李存所说得这样,在东京汴梁城最危急之时,张叔夜不顾一切的前来勤王救驾,又愿意舍生忘死的护卫赵桓出逃,可张叔夜的好意全都被赵桓给拒绝和浪费了,而张叔夜给赵桓提得一些好的建议,也全都没有被赵桓采纳,这使得张叔夜空留悲壮,一事无成。
甚至可以说,张叔夜的满腔热血,最后换来的只有失望和窝囊。
李存又看向黄经臣:“赵宋有四千宦官,能以死报国者,独你黄经臣一人,难得,难得。”
接着李存语气一转,直截了当的说:“朕看中你的忠义,欲让你与朕的传旨宦官刘宣一同管理宦官,诚然,此事须得你愿为朕效力方可。”
赵宋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规定宦官人数不得超过五十人。
到了赵光义时期,有所增加,规定宦官定员为一百八十人。
而到了赵佶、赵桓这一时期,这宦官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千人。
李存并不喜欢宦官这种阴不阴阳不阳的人,因此手上原本没有几个宦官。
可李存始终相信,存在就是有道理。
这宦官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千五百多年,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
关键,李存要是不用宦官,赵宋王朝这数千宦官,处理起来也是一个麻烦。
所以,李存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用宦官好了。
其实——
早已经有不少宦官来投效李存了。
比如,在搜集赵宋王朝的皇室之人和宗室之人的过程当中立下大功的邓述等人。
可宦官这种特殊的人群,在李存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忠心。
而邓述他们这些宦官,在赵宋王朝有难时,不以死报国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