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不让赵宋朝廷搜刮民众的金银,赵宋朝廷若是不以珠宝抵债,实在是无法凑足李存索要的战争赔款。
韩昉也知道,李梲他们说得是实情,便在李梲他们好话说尽了之后,去跟李存请示。
李存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不攻破东京汴梁城,准备放长线钓大鱼,所以同意了赵桓的请求。
韩昉回来后,按照李存的意思对李梲等宋使说:「珠宝可折冲,绢帛可折冲,古董字画可折冲,其它有价值之物亦可折冲之,然因其价无法估算,皆需低价折冲。」
得到了李存的首肯,赵桓君臣大喜过望,立即开始搜集珠宝、古董字画以及其它有价值之物。
其实,赵宋王朝的封椿库中此时拥有大量的绢帛,完全可以抵得上这笔战争赔款。
这也是李存提议可以用绢帛抵战争赔款的原因——不想现在就攻破东京汴梁城的李存,想要早点撤军,毕竟,这么多大军出征,每天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可赵桓牢记赵佶那句传自历任皇帝的话——「封椿库乃我大宋最后倚仗,不可轻动。」
关键,赵桓觉得,那些珠宝、古董字画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拿去抵战争赔款。
赵桓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内侍曾举着一个外碾成龙螭形的玉杯,不忿的对赵桓说:「此盏只碾作工价就有几千缗,大乾之人却只抵价二百缗,欺人太甚也。」
赵桓看了一眼玉杯,澹澹地说:「不知当初造此物做甚?」,然后又说:「在朕看来,二百缗,大乾亦给多矣。」
随后,赵桓下令,将皇宫中的珠宝,全部聚集到宣和殿,尽数给李存送去,能抵多少金银,就抵多少金银,很有一种「崽卖爷田心不疼」的即视感。
为了尽快给李存凑足金银,让李存早日撤军,赵桓又想出来了一个新招。
李存不是不让赵桓从民间强抢金银嘛,赵桓就用铜钱和铁钱高价跟民间买金银,并开始加大卖官的力度。
赵桓下令,金每两可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