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赵佶的三十一个儿子当中,赵桓既是长子,又是唯一的嫡子。
按说,赵佶应该很喜欢赵桓才是。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赵佶很不喜欢赵桓这个儿子。
究其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此子不类我,也就是这个孩子不像我。
赵佶爱好广泛,琴棋歌赋、骑马蹴鞠、品茶饮食甚至鉴赏古玩,样样在行。
….可赵桓对这些却全部毫无兴趣,他就喜欢躲在屋子里欣赏鱼缸里的鱼,一看就是一整天,对其他的事情全不关心。
赵佶喜欢奢华,天天纸醉金迷。
赵桓则喜欢清静,除了必须出席的皇家宴会、祭典活动、节日酒宴,其余的宴会他是能推就推,即使勉强参加,也是端着一张脸。
久而久之,赵佶就不让赵桓参加宴会了。
还有,赵佶喜欢女色,宫里到处都是美女,足有上万之多。
可赵桓根本不近女色——他是真不好,而且是一点都不好的那种。
另外,赵佶喜欢道教,想长生不老。
赵桓则喜欢佛教,清心寡欲,还痛骂那些异想天开、想长生不老的人。
——虽然赵桓骂的是那些骗人的假道士,但在无形之中把他老子赵佶也给得罪了。
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赵桓与赵佶的隔阂越来越大。
与赵桓完全不同的是赵佶的三子赵楷。
赵佶喜欢什么,赵楷就喜欢什么,而且隐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按规定,皇室子弟是不许参加科考的。
可赵楷却用化名参加了科举。
结果,赵楷竟然还得了状元之位。
——后来,赵佶碍于影响,将赵楷的状元之位给压成了榜眼。
赵楷有这样的文采,又爱好广泛,琴棋歌赋、骑马蹴鞠、品茶饮食甚至鉴赏古玩全部涉猎,赵佶当然喜欢赵楷了,以至于大小宴会赵佶都带着赵楷,各种赏赐更是不在话下,甚至授予赵楷皇城司都知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