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郊礼举办完毕了之后再去处理也来得及,就把这些奏报全都隐匿没有上报,导致赵佶根本就不知道大乾王朝已经伐宋的事。
所谓的郊礼,其实就是赵宋王朝的皇帝祭拜天地的大礼,这是皇帝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皇帝政权合法化的标志。
冬至日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是一项国家大典。
赵宋王朝的祭天礼仪主要表现为「三岁一亲郊制」,即每三年一次,于冬至日这天,在东京城南郊圜丘,由皇帝亲自主持祭祀昊天。….这既与西周天子每年亲自举行祭天礼仪有别,也与后代有司摄事祭天不同。
「三岁一亲郊制」,据说始于秦始皇,但在赵宋王朝以前似乎并未真正得以实施。
赵宋王朝的「三岁一亲郊制」,其实是从宋仁宗时期开始的,此后一直被历代的赵宋皇帝严格奉行。
喜欢热闹奢华的赵佶,向来对举行大礼格外重视,他在位的这二十五年间,亲自主持的大礼达十八次之多,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
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烦琐,往往需要准备很长时间。
就在这期间,北边的关报,像雪花一样涌向枢密院。
蔡攸认为,若此时上奏这些关报,会破坏郊礼喜庆的气氛不说,没准还会破坏赵宋王朝的祭祀,将对赵宋王朝的统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蔡攸将这些关报全都给隐瞒未报。
而且,蔡攸不仅没把这些关报报告给赵佶,甚至都没有跟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说。
其实——
蔡攸之所以胆子这么大,主要是因为蔡攸觉得,河东地区有童贯亲自坐镇,河北地区有兵强马壮的常胜军守卫,就算大乾王朝真的入侵赵宋王朝,短时间内也不会打到东京汴梁城的,再急,也不差郊礼这几天,不能因此破坏了赵佶的好心情和赵佶特别重视的郊礼,等郊礼举办完毕了,再将这些事奏禀给赵佶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可接下来,关报一天比一天急,也一天比一天多。
终于,白时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