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头向东而去。
跟在乌孙王身后的一都尉赶至乌孙王身旁忙道:“我王,这是要往何处去,此地向东便是汉朝之地”。
“本王就是要到汉朝去,既然汉朝人敢蛊惑本王,令我乌孙受此无妄之灾,本王就是死也要令汉朝人也不好受”。
见乌孙王逃跑,呼衍渠便立即率军前去追击,伊稚斜见此,也分兵一部前去追击。
………………………………………………………………………
而汉朝一方,数日过后,虽未收到乌孙与匈奴浑邪部的消息,但天子刘启还是遵从贾谊当日奏疏所提之谏言,令边地各郡进入备战状态。
果然,不出贾谊之意料,乌孙王率部直奔北地郡而来。
闻斥候来报,有一队骑兵正向此处奔来,北地太守立即下令军队准备迎战。
当乌孙王靠近进入汉境,北地太守立即命一都尉领军出战。
乌孙王知道,汉朝有一国策,若有外族投靠,会高官厚禄待之,以此来吸引更异族来投。
因此,乌孙王决意先假降汉朝,以保性命,再寻时机报复匈奴与汉朝。
但其还未靠近汉朝之长城防线,却先与汉军碰了个面对面…………
乌孙王立即道:“本王乃是乌孙王,如今特率军投奔汉朝皇帝,还望能让我等入城”。
此汉军都尉,身旁有一个军卒为其‘翻译’乌孙王之言。
之后,此都尉开口道:“我大汉虽有国策,外族降汉而厚待之,但乌孙王可有我大汉皇帝陛下之诏命,如若没有,在下不能放乌孙王入我汉境”。
乌孙王闻此,大惊,道:“本王手中未有汉朝皇帝之诏命,但前些时日,汉朝皇帝曾派使者至我族中,要与我乌孙永结同好!”。
那都尉笑道: “原来如此,那乌孙王手中定有我大汉所递交之国书,能否与在下观之?”。
这时,乌孙王才想起来,那汉使至乌孙部中,并未向其递交国书,只是口中言道,与乌孙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