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于将倾,做一个心忧社稷胸怀江山的吹哨人,露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导师风范,沉痛苦笑,正襟危坐而面含悲戚,接着.......干脆解释起此诗情感出处、立意环境、平仄韵脚、虚实变化、中心思想,最后...........不多时便饱含热泪,完全沉浸在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壮怀激昂中,自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徐渭、张明远也眼含热泪,被徐鸿华引导得不亦乐乎,双方因文化理念而产生的争执仇怨也烟消云散,两双有力的大手不自觉握在一起,再深沉点头,互道珍重,被良师引上正道从此迈上振兴大明诗词文化的感激之情表露无遗。
沉浸在慷慨激昂中的徐鸿华看见这温馨一幕,也禁不住点头赞许,两行老泪夺眶而出,深为‘传道授惑解业’贺,更为‘一笑泯恩仇’而大贺。
三位多愁善感的老愤青形象,终于成功激起秦佳文不忿,朝天很隐秘地翻翻白眼,大家都是文化人好不好?还能要点脸不?我也做了好多好多好诗好不好?凭什么只对他推崇备至,当我秦佳文不存在?
抱着刷存在感念头,秦佳文也咳嗽一声,示意自己要放大招,抬头望向中堂上挂着的对联,惊讶道:“咦!此间为何还挂有一条上联,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声音很突兀更恬燥,摇头晃脑的形象更气人,于是徐鸿华壮怀激烈为之一滞,幽怨的小眼神恨恨剜了秦佳文一眼,笑话,刷存在感也不看时机场合,扰了流传绝学之大计,大明文艺界繁荣发展不知要走多少弯路,奈何他是自己一伙的,也不好过分斥责,只是心中怒火丛生,连带着脸色铁青一片。
徐渭眼尖,不适时宜补刀,诧异道:“哎呀呀!鸿华兄,这位是?怎不见您引见一二?”
徐鸿华哼了一声,扭过头,说实话,懒得理秦佳文这枚竖子。
张明远及时助攻:“哎呀呀!这位仁兄,请莫怪鸿华兄,只因鸿华兄才学过人,沉浸诗词解惑而不可自拔,一时未能引见,还望海涵,不知这位仁兄怎生称呼?好让我等得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