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天的时间,叶龙又和叶氏商会做了一些生意。
米面自然是没有了,不过盐的出售却是没有任何问题。
叶龙直接把十万袋盐发了出去。
听说不少外省的人,也来这里购买盐去他们的省份进行贩卖。
同时叶龙也打听到了,那些外省的客商,把盐卖出了五倍的价格。
若非如此,他们哪里会舍得千里迢迢来到外省这里进货?
说不得更远的地方,七倍甚至十倍的价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卖盐得了一笔钱,蜡烛的存在被叶文得知之后,在确认了进货价,果断又购买了将近十万包蜡烛。
利润不多,但贵在这是消耗品,细水长流。
前前后后,在超市里面花费总算是超过了五百两银子。
看到这个数字,叶龙不由得感慨五千两是那样的遥遥无期。
有了钱,叶龙又买了一批壮丁,都是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壮丁。
他们和孩子不同,年纪大的人没有早上读书的资格,晚上可以选择是不是要在一旁听课。
他们主要负责西山别馆的杂务,同时要更加刻苦的进行训练。
当然,肉自然是少不得他们的。
有读书的机会,这些壮丁晚上都会选择来听书。
实际上晚上的时候,叶龙说是教书,其实是不断通过教授知识的机会,潜移默化的给他们洗脑。
让他们潜意识的觉得就应该效忠自己,不管自己做出怎么样的决定都是对的,哪怕是造反,他们也得乖乖跟着一起跳下火坑!
叶龙要忽悠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可以的。
大棒加胡萝卜的手段,他还是玩得出来。
“少爷,有些事我不太懂。”
朱元璋来找叶龙,尽管早就知道叶龙想造反,但是身为农民,他本能的害怕那种事情。
这是百姓的通病,只要有一丝活路,他们就可以硬撑下去,而不会考虑要不要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