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勋之路虽然生死难料,但却是出人头地最快的法子。
“芸哥儿,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了。”
“贾家如今虽然没有人走武勋的路子,不代表贾家子弟没有了血性,不敢上战场搏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况且,我已经落榜三次,说明我是真的没有读书的天赋,既然如此,不如弃笔从戎。”
贾英对着贾芸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言。
“你真是,哎,我也知道你的性子,旁人是劝不动你的。”
“只是武勋之路何其艰难,英兄弟,哥哥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再考虑考虑的。”
贾芸虽然对贾英弃笔从戎的决定感觉到可惜,内心大受震撼。
贾英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才华横溢。
但他也知道贾英的性子。
十岁就考中秀才功名的神童,自然有他的傲气。
虽然他是贾英的堂兄,两人也一向要好,但贾英认定了的事情,谁也劝不动。
贾英心里也是发了狠,势必要在战场上博出一个前程来。
让贾家这群故意打压他仕途的废物们知道,什么叫落榜美术生的愤怒。
什么叫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挂遍权贵头。
贾家小宗又如何?
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远的不说,就说红楼里面,贾母一心想让小儿子贾政继承荣国府。
贾政虽然是嫡子,但却是次子,按理说贾赦继承爵位后,就应该和贾政分家,让贾政搬出荣国府。
贾政分家搬出荣国府,儿子贾宝玉和孙子贾兰就成了小宗。
再过个几代,他们的子孙也会像贾英贾芸一样,彻底的沦为旁支。
只是贾母却想着让次子贾政来继承荣国府,硬是让二房搬到荣囍堂这个荣国府主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荣国府自己都乱了礼法,贾英怎么可能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