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他,尊重他的才华!
官家的确是长大了啊,都知道笼络人心了。
有些事,彼此都懂,但是能够做到的人不多,自然也就显得珍贵了。
君臣之间的政治秀,有的时候,就是要明知故犯!
“晏先生!今日还是继续讲《易》吗?”
两人相互见礼后,看着桌上什么书都没放,赵祯好奇的问道。
对于学文,他是不抵触的。
不论是修文还是习武,文化底蕴差了,可是影响成就的。
黄裳编纂《道藏》,能够自创《九阴真经》,不是没有道理的。
何况大宋文风鼎盛,要想踏实摆烂,肚子里没有货,还真的是睡不安稳。
“不,官家,今天我们讲《礼记》的第三十一篇,《中庸》”
晏殊饱含深意的看了赵祯一眼,讲起了王钦若为赵祯指定的课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听着晏殊抑扬顿挫的声音,赵祯并没有听到心里。
而是根据晏殊这篇《中庸》,想到日后大宋中庸之道的盛行,想到了朱熹的理学灭人欲,存天理,想到了大宋朝廷的中庸妥协。
这些都让他对这篇文章不太感冒。
“官家对这篇《中庸》似乎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晏殊其实就是一个很擅长中庸之道的人,他的垂帘听政,不就是平衡各方,中庸之道的妥协嘛。
难怪王钦若要晏殊来给赵祯上这一课。
“虽然不敢说领悟颇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