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系微妙的平衡也就此被打破。一场危机正在缓缓,向族部落压迫而来。
而与此同时秦部落最近几天的氛围十分和谐,大家都鼓足干劲,该打鱼的打鱼,该采野果的采野果,该挖野菜挖野菜,该风干鱼肉的风干鱼肉,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笑容都出现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此时的秦晓正计划着把族人都搬到河边,再在河边建造一个陶器窑,开始制作部落的陶器。
是什么让秦晓这么迫不及待的制作陶器呢?
原来是因为秦晓发现,风干好的鱼肉很大一部分都变得异常坚硬,除非用热水煮,要不然是完全化不开的,用斧头砸着都费劲,更不用说用嘴咬了。
试想一下到了冬天,没有加热容器的族人们,守着鱼肉干咬不动,那得多绝望凄凉。
此时秦晓唯一能利用的容器就是建造出一个陶器窑,烧制出陶锅陶盆陶碗来。这样到了冬天,才不至于闹出手里抱着食物动力饿死人的笑话。
二来是咱也不是没这条件,秦晓已经有了制陶器的图纸,从建窑烧窑到成器,一套流程都清晰无比,只差上手练习。趁着时间还早提前练习,到天气冷下来部落里人手一个锅一个碗应该是不成问题。
秦晓带着大力瘸子、瞎子几人试着捣鼓陶窑,四人合力挖了半天,终于高出了一个小型的。
制陶所需的粘土在河边儿都是现成的。这第一窑,秦晓准备烧制两个陶锅,两个陶盆和五个陶碗。
用粘土做好陶胚,晾干后直接放入窑中,底下用木柴大火烘烤,木柴燃烧提高炉温。差不多有一下午的时间,再把窑门封上,等待其自然冷却。
第二天早上过来时秦晓抱着开箱的心态开了窑门,取出了里面一件件陶器。
第一窑陶器成品率还是挺高的,毕竟之前只有理论没有经验。两个陶锅都没有问题,两个陶盆有一个坏掉了,五个陶碗成了三个。
有了第一窑的经验,第二窑明显好了许多,竟然没有损坏一件陶器。
毕竟说到底,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