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荀彧一进门还没坐下,便开始向曹操进言。
听闻荀彧之言,曹操只是哈哈大笑。
“主公何故发笑?”
曹操虽然对荀攸不喜,但是对荀彧还是十分赏识。
“文若,军师已经亲自领兵前往洛阳相迎天子了!再过几日我也会提兵相迎。”
荀彧闻言,一半欣喜一般吃惊。
“军师竟然如此高见。”
“是啊。”
曹操心情大喜:“军师已经在数月之前就预料到了长安之变,迎奉天子早已已经在计划之中了。”
“什么?”
荀彧没想到张浩竟然已经在几个月前就预料到了长安之变。
一阵恍惚:“没想到军师竟然有如此远见,我不如也。”
“文若。”
荀彧回过神来:“主公有什么安排。”
此时的曹操身子稍稍往前倾,脸上一副凝重的神情:“看在文若面上,这次对公达的惩罚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是文若回去以后,转告公达,这样的事情,再不能有下次,明白了吗?”
荀彧后背冷汗津津:“明白,属下回去以后就转告公达。”
“嗯,没什么事文若就先下去忙吧。”
“诺。”
曹操一世枭雄,已经想通了其中关节。
荀攸立功心切,嫉妒张浩,上进谗言,才招致这次战败,损失惨重。
虽然看在荀彧面上,对荀攸没有进行严重的惩处,但是必要的警告是不能少的。
所以才有了对荀彧的这番话。
冀州邺城。
此时的袁绍也在面临艰难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