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大小2cm以内的病例,能整块切除的病例,对吧?”
陈棋这么几个反问,曰本医生马上秒懂。
眼前这位华国医生不是不懂内镜,相反,他非常精通,所以大家开始表情都严肃起来。
在座的曰本医生们有种不好的预感,同时又非常好奇这位华国来的陈医生有什么惊人之语,还是纯粹吓唬人?
陈棋这时候手指点着胃的解剖结构图说到。
“而我所说的ESD术,全称叫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翻译过来就叫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这时候有个曰本医生在低声问道:“切除术?剥离术?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陈棋轻笑了一下,那歪嘴的样子,表现得同样有点不礼貌。
“这两者的区别那就大了去了,EMR可以简单理解为切除黏膜层,而ESD则是通过黏膜下反复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分离,将病灶处黏膜层、黏膜下层与更下方的黏膜肌层完全分离。
所以ESD比EMR切除的范围更大,切除的深度更深,范围可以超过两公分,深度可以达到黏膜下层。从而将病灶大块、完整地切除。”
轰一下,对面的曰本医生们都议论开了。
在场的都是消化科医生,也都会做EMR术,所以陈棋提到了ESD术后,他们马上就想到了其中的诀窍和原理。
张伟忠也悄悄附耳过来:
“陈院长,这个ESD术我怎么没听你提过?”
陈棋心想我也是才知道,1989年居然连曰本也只做到EMR术为止,于是灵机一动,将这个原本要1995年才发明的新术式拿出来显摆显摆。
原本的历史上,ESD术是由东京大学医学中心的曰本医生後藤田教授发明。
当陈棋意识到ESD还没有被他们发明的时候,果断截胡,这即可以打他们脸,又可以成为原创术者,多爽呀。
对面曰本医生讨论了半天,争论得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