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南面最新的战况。上一封信说的情况是,周瑜大军在包围中卢后,将全军大营移驻岘山,水师船只则开入鱼梁洲东部,襄阳、樊城对此皆赫然可见。而正如此前担心的那样,从三月末开始,汉南一带就开始连绵下雨,到五月后更是如银河倒泄,汉水暴涨之下,已经漫过河堤,倒灌两岸二十里,可谓是汪洋一片。
而出现这种情况,原定的焚城计划终不得实施。司马懿在军报中说,现状如此,既不能毁城,又不能将城池交予吴人,那就只能做好在城中固守的准备,他已经加紧修缮城牒,巩固城基,并紧急调用了宛城的部分粮秣。在结尾处,司马懿夸口道,纵使吴人水攻,自己也能在城中固守一年。
可陈冲并不赞同司马懿的意见,他立刻回信斥责说:「纵然不能以火焚城,可拆毁城牒又需要多长时间?周公瑾已经抵达岘山,却还没有开始围攻襄阳,很明显就是要以襄阳为诱饵,趁势攻打来援之师。汝不返回沔北,却仍打算在汉南接战,显然正中贼子下怀。眼下国家精锐沦丧,新军重建未成,可谓是人为上,城为下,弃城得人,乃是上上之策。朝廷对此已有明论,汝务必按计行事。」
说起来,与襄阳这边的来回推诿不同,诸葛亮在淮南地方的治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月之中,诸葛亮招抚水匪山贼数千人,且已在六安一带开始屯田养民。同时又与杜畿等人配合,打退了步骘的两次进攻,使其兵锋停止在合肥周遭。虽然已经丢失的居巢、舒县等地暂时无法收回,但是诸葛亮另从民政着手,大肆宣扬最新的减赋政策,进而招揽了不少百姓前来归顺,淮南的战事已经初步有了平稳的征兆。
两相对比下,陈冲自然对襄阳的局势更加忧心。他想了一下,虽然不合适,但天子既然已提
拔陈璋为偏将军,在军中也有一定的权力,自己可以借此影响战局,那就不能不有所行动。于是他又给陈璋写了一封信,说若是司马懿仍不听令,他便应该公开朝廷诏令,自领部队返回樊城,这样一来,即使司马懿心有不满,也不能独在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