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遭前面吴军的反身冲杀,下山必定势如破竹。请赶快出骑兵上山,驱赶吴军!”
郭淮也很慌,因为渡河修营的缘故,他手底下的骑兵多在西岸休整,如今手底下能用的骑士,也大概只有三千余人而已,这真的难成吗?但他也来不及细想了。急忙令牛金出阵,并把仅剩的预备队骑兵都交给了他。由于缓坡前面挤满了汉军右军的步兵,牛金的骑兵只得向左侧迂回,沿着两军对战的中线上山,试图毕竟横切汗巾的吴军大戟士,并将之击败。
汉军中军由王凌统帅,汉兵精锐都在左右两翼,尤其在郭淮的右翼,中路兵多,但是兵甲都较为一般,所以没有出击的打算。郭淮见牛金的骑兵绕到中路上山交战,不禁忧虑起来,他对左右说:“右边没有决出胜负,倘若把吴人中路卷入战斗,下山来战,我们如何应对?”
王凌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不久汉军偏将军王平派一青年骑士来报说:“吴军中军已出兵迎战,我军的骑兵恐怕上不了山了!”王平原是刘燮留在帐中的督将,此时也转派到了王凌帐下,王凌看他出身士卒,作战经验丰富,便令他在高处观察敌情。
王凌听到来人禀报,心中不快,对来人说:“观察敌情,照实说便是了,是不是上不了山,不由你来做主张!你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见来人哂笑不语,虽然只有十来岁模样,面对王凌却毫无惧色。不知为何,王凌的火气也消了不少,他问这青年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那青年拱手答道:“在下广陵陈骞,字季弼,今年十九岁。”
“喔,陈骞。”看这个青年的模样,王凌不禁想到自己年轻时候,又觉得有几分老上级牵招的气质,一时颇有些感慨,但都没说什么,嘴上只对陈骞说:“回王将军那里去吧。”
陈骞连忙俯身拜别王凌,策马奔回本阵。他拨马靠近王平,抓住他的马辔头,小声耳语说:“将军,右翼败像已定,无人中路一举冲下来,我们势必无可抵挡。眼下之策,唯有先做好准备,撤退时直奔浮桥,才能让大军不至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