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旬之中,蜀人与陈冲三次合战,每次都是陈冲小胜。若非第二次布阵得当,第三次有上苍帮助,恐怕蜀军已经大败了两次了,这让众人都后怕不已。
张松由此对刘范问道:「公子,如此连战之下,我看军中士气已经低迷,怕再也经不起败战了,是否要先撤回汉中。」众人闻言多默然,若是就此罢兵,便说明数月以来的苦战尽数作废,他们都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但让他们再与陈冲对阵,却是再也不敢了,故而只能沉默以对。
唯有董昭持反对意见,他劝说刘范道:「公子困乏,难道陈冲就不困乏吗?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陈冲虽三胜而不能成功,也已是强弩之末了啊!而且斥候方才已然查明,这次陈冲所召援军,不过万数而已,兵力仍远不如我军。公子此行一撤,陈冲去驰援关东,为刘备解围,公子恐怕就再无机会北上了啊!」
但话音刚落,就有人对其冷嘲道:「董公说得轻巧,大概也是愿意上阵厮杀的吧!」董昭听得脸色涨红,又发现众人都以目光窥伺,故而不得不收敛怒气,缓缓说道:「是战是退,都是主君的决断,我等臣子不必越俎代庖,唯有尽心谏事而已。」
见部下有争吵的迹象,刘范微微摆手,场面立刻就静了下来。见众人竖起耳朵,重新将目光投向自己,刘范才直起上身,缓缓说道:「公仁说得有理,子乔说得也有理。我军士气确实消沉,贼子也理当困乏,我军固然不能与之战,却也不能就此撤退。」
这话说得众人云里雾里,既不战又不退,那该如何?
刘范笑道:「当下之策,是我军固守骆谷,在此处拖死陈冲!」
见众人依旧不解,刘范便拿起一根枯枝,在地上划了一条线,以一端为陈冲,一端为刘备,解释说:「陈冲从关东召来援军,必是打着速败我军的主意,而后方能去东都解围。若我拖在此处,与他不战,他该当如何?唯有舍我去救刘备。即使现在不走,等曹操攻破东都,他依旧只能舍我去救刘备。」说到此处,刘范不禁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