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平陵之后,方才大张旗鼓。如此一战而下长安,虽说有奇效,但也在三辅间留下了大量的陈冲党羽。天子虽撤换了各地郡守都尉与北军诸将,但对于县令一职,除去河东弘农一线直面霸府的诸县外,都尽量未做裁撤,陈仓令张既也刚好在此名列之中。
李堪得见张既的第一眼,便觉得这是一名极为精干的青年。他上身着棕色宽袍儒服,下身却穿凉并流行的扎腿紧袴,腰间还系一把三尺长的配剑,颇有一种文武兼备、英华内蕴的风采。
张既与李堪见面后,也不过多寒暄,单刀直入地讨论事务。说已在城北为他们安排了休憩的房屋,饭食也快烧好了,取暖的热水也在准备,直接去那里就成。李堪极为高兴,连日奔波后,没有什么比直接睡一觉更为惬意,而这么简单的道理,凉州沿路这么多城池中,却无一人如张既一般准备的这么周全。
当夜,张既与李堪在营中一同用膳,两人同饮热酒,又谈及对当下战事的变化。李堪持贾诩之议,以为蜀军远道而来,粮秣消耗极大,又少骑军,故而退蜀并非难事。而张既则不以为然,他反驳李堪说,蜀军或许难以战胜,但天子亲政未久,关中人心不定,万一蜀军拖延时日,在三辅收买人心,但令其中有一二反复,那形势又如何呢?恐怕不需大战,蜀军也能全胜。
说罢,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封文书,请李堪转送天子。李堪打开一看,其中都是论述朝中失政得失,以及此战不可轻心的计议。看得他连连颔首,赞叹说:“都说朝中人才如云,我本不以为然,都以为只是习些字句的乘舆子弟,但一见张君,才知道是我见识浅薄了。”
当夜,他们又谈起凉军关于此战的各种布置,以及陇上的风土人情、各类人物。言语之间,两人相见恨晚,一直到子时方才入睡。
次日,李堪率军继续东进,张既则出城相送。走到十里外,李堪看到阡陌间正有农人集结,在一些郡兵的领导下往城中结队而去,不由十分好奇。张既解释说:“怕蜀兵在陈仓道另有设计,故而多征民壮,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