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承认,主公所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他的心里依然有极大的不安。
在徐州军与扬州军联盟之时,他曾经仔细研读所有能收集到的大凉军战报,发现大凉军擅长以险制胜,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战术。
他之所以强调探马对战场的掌控,并不是因为“不了解”广陵的地形,而是尽可能地排除意外因素。
可惜这些话说出来也不足以动人心,大部分将领都已经深信他们必定是最后的赢家。
似袁英袁成二位将军,他们固然年轻勇猛,但作为袁氏嫡系,他们更是无利不起早!如果不是判断此战必胜,他们未必会急着站出来抢夺先锋之位。
人心如此,如之奈何?
袁立其实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而且这个隐患还是他一手制造出来的。
因为自忖必胜,所以他不再倚重于外姓将领们的才能,认为凭着袁氏子弟就能夺得最后的胜利,各种大军的主将全都委派给了袁氏子弟。
这样的举动且不说浪费了许多不错的人才,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让外姓将领离心离德,他们也懒得为主公贡献心力,哪怕是看出了什么问题,也没有及时提醒。
袁氏诸将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配合着主公积极进行战前布置。
整个徐州军兵马分为三部分。
因为他们决定沿着大道直奔广陵,因此也就没必要分出左右两翼的军队,只分成前中后三军,而且平均分配兵力,每军各有五万人,相隔在五六里之间。
若有遇敌……那就直接让先锋击败好了!他们每一部的兵力同样远胜过大凉军,根本没有主动策应的必要。
当然了,互相之间的联络是必不可少的。
袁立也想过,或许大凉军会在半途之中设下一些陷阱和埋伏,给他们造成一定的伤亡。
还是那句话,他们的兵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点点兵力的损失根本无关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