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的一项陋习——闹丧,进行了整治。在当时,殡葬之日,总会有一些所谓的民间艺人,拦住送葬的队伍,吹拉弹唱,表演各种才艺,向本家索要钱财,不给钱就赖着不走。
如今某些地方仍有这种社会乱象,通常是大爷大妈们成群结队,阻拦婚车,讨要喜钱。
石敬瑭时期就已经由朝廷下令,严格杜绝,违者是要抓进监狱的!
石敬瑭时期的“大赦天下”是非常频繁的。对此,左散骑常侍张胤,就上了一道奏章,《驳赦论》,对这种“广施恩德”的做法提出了严正批评和质疑。石敬瑭大加褒扬,并交付史馆,下令载入史册。
即便如此,一篇《驳赦论》也没能改变现状,在此之后,石敬瑭仍然经常大赦天下。
受影视剧及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对“大赦天下”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好像甭管犯什么罪,遇到大赦就会无罪释放,例如评书演义中的程咬金,贩私盐、打死两个缉私警察,遇大赦出狱……
实际上,封建时期的“大赦”是有明确的规定,即“十恶五逆、放火劫舍、持杖杀人、合造毒药、官典犯赃”等罪行,不在大赦之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恶不赦”。杀人放火、投毒等,历朝历代都是罪不容赦的。
能够享受到“大赦”恩惠的,一般都是轻刑犯,比如小偷小摸,再比如就是因拖欠租税、偷税漏税者。这些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特别是因拖欠租税而被捕入狱的,不仅不遭人痛恨,反而很受同情。
将这些人赦免出狱,除了追求“广施恩德”、普天同庆的表面喜庆,也对生产劳作有着积极的意义,让他们早日投入到工作之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
后文会提到,石敬瑭时期,藩镇屡屡谋反叛乱,每次平叛之后,石敬瑭都会下令减免该地区的赋税,赦免被裹挟的民众。这也是封建时期的一般操作。
总之,遇到灾情、战乱,必有大赦、减税之举,石敬瑭充分体谅民间疾苦,政策相当开明。
然而某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