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质就是内阁制造成的后果。
魏忠贤为什么能成为九千岁。
很多人以为是因为他掌有东厂锦衣卫。
实际上他最大的权力是来自另一重身份。
内阁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这是什么权力呢?
大臣的“奏章”,先交到内阁,阁臣“票拟”,相当于投票。
然后再交给皇帝的“批红”。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高炽比较勤奋外。
如果还要硬加一位。
那就是崇祯。
其他皇帝都是格外懒。
第一位开始懒的皇帝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朱瞻基很聪明。
把批红权会交给掌印太监。
这位太监实际上就是在做皇帝最后的决策权。
是实事上的‘皇帝’。
所以魏忠贤说自己是九千岁。
不过是把实际情况说了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大太监为什么权力那么大。
可是又在皇帝面前翻不起浪的原因。
因为只要不给你批红权。
你就废了。
至于东厂西厂锦衣卫不过是持政者手上的工具。
而有批红权的太监有这个工具。
文臣没有。
不过现在内阁还没有到达百年后的盛况。
朱高炽都还是太子。
还轮不到朱瞻基耍小聪明。
所以这个时候的内阁还没有秉笔太监更没有掌印太监。
当然内阁的组织架构也很简陋。
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
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从职权上看也仅备顾问,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
位卑而权重。
翰林院有中极、建极、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