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厂公。
权倾朝野九千岁。
太祖朱元璋不用说。
基本就没把太监当人看。
永乐皇帝朱棣就更过份了。
给太监们办了个学校,识文断字。
你以为好?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瞧瞧大太监马三保没?
什么?
不认识?
郑和!!!
七下西洋的郑和。
认识了不?
这比哪个大明朝的将军元帅差了?
后世人说不全大明朝淮西二十四将的名字。
也记不下靖难二十六功臣的所有人。
但你要问认识郑和不?
那简直就是刷新了人们对大太监的认识。
再不是什么大秦指鹿为马的赵高。
东汉末年权倾朝野的十常侍。
简直就是太监中名臣名将的典范。
太监中的正义的天花板。
以至于永乐朝的太监们都默认郑和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虽然北伐很苦。
但也是小太监好不容易争取来的。
小太监:“小的劝了,汉王的不愿意。”
“说要与兄弟们共甘苦。”
“这......”
朱棣:“别这了,这小子像我。”
“倔着呢。”
“你个小太监怎么可能说的动他。”
“就这样吧。”
“让他在车辇好好睡一觉。”
“睡醒了叫他来见我。”
小太监:“是。”
武勋们见此也都松了口气。
还好汉王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