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了弹劾哈迪.赫德以权谋私、与特里克.查普曼之间存在不正当交易的人证,把这个正部长撸下来便是轻而易举。
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哈迪.赫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马尼拉湾的沙滩上,阻挡栗山柏雄上位的绊脚石离奇的少去一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栗山柏雄自然是大喜过望,可转而他却是觉得,哈迪.赫德的死亡真相,自己还是应该认真的调查一番。这肯定不是由于栗山柏雄念及同僚之谊,而是他认为,自己上司的死因,最好还得是自家人来查明,这样才算是说得过去。不然ios总部直接空降一名大员来查案,案子水落石出后再直接被认命为分部长,那自己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吗?
栗山柏雄是那种典型的小聪明不缺,大智慧为零的人物。没有丝毫破案经验的他,在粗略的了解了哈迪.赫德死前的经过后,大胆且笃定的得出结论——杀害部长的凶手,一定是凯芙琳.阿丽丝!
他的分析是这样的:部长与凯芙琳相互认识;部长的死亡地点是马尼拉湾,而凯芙琳当时正好也在场;部长死后,凯芙琳也一并消失了。这叫什么?畏罪潜逃!妥了!凶手就是她了!
也不能说栗山柏雄的逻辑很牵强,至少ios东南亚分部的上上下下,有八成的人都是赞同这一假设,且将凯芙琳.阿丽丝列为头号嫌疑人的。但是现在,栗山柏雄深深的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言之凿凿的肯定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芙琳就是凶手。由于后者不留一丝线索的人间蒸发,使得栗山柏雄短期破案的美梦化为了泡影;而之前他放出的“不逮住凯芙琳誓不休”的豪言壮语又说的太满。这个时候再言放弃,疯狂打脸不说,这做法未免显得也太小人了些,绝对难逃被部下们诟病,称其是在吃哈迪.赫德的人血馒头的命运。
之所以顾及吃相,是因为栗山柏雄存了在东南亚好好经营打拼一番的打算。这倒不是意味着他“此间乐,不思樱”,而是栗山柏雄心里明白,自己的那位大哥,恐怕不会给他重新踏回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