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姜瑶当初对云铭的评价很准确,他还真就特别适合去说书。
云铭也是个豁得开的人,没桌没椅没道具都不是问题。他捡了几块没人要的废青砖,摞一堆踩上显高就行,清清嗓子就开始慷慨激昂,愣生生整出了几分民国时期进步青年演讲的风采。
扯句题外话,其实云铭没必要搭个台子,他的身材在这个世界就已经算得上高大威猛了,在平头百姓中找一个个子比他高,腰部比他粗的还真不好找。上一章对云铭的外貌描写是站在“明朝人”的角度,一七五的身高在古代那是相当可以的。
云铭的说书生涯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头两天云铭好好讲了讲董卓篡权、桃园结义、吕布与貂蝉,结果发现效果平平。问了几个人后才明白,原来三国已经被行业前辈们说烂了,一点儿汁水都榨不出来了;而隋唐演义虽然好听又叫座,可惜云铭对这个不熟,只得放弃。
到了第三天,云铭痛定思痛,决定开讲《狄公案》,直接令精神世界空虚的人们感受到了想象力上的降维打击,没几天就小有名气了。
开玩笑,真正的《狄公案》是长篇公案,成书于清末,这就领先这个世界几百年;而云铭借了这个壳讲的是现代电视剧,还不得锤爆一切同行啊。
简而言之,只花了七天,云铭火了,还是火出圈的那种,连烟花之地的姑娘们都知道城南商街上新来位相貌堂堂的说书小先生。至此,云铭的生活问题算是解决了,他前两天说书讨的赏钱只够最基本的吃喝住宿,后面几天挣的可就足以令云铭有限挥霍了,并且已经有数个茶楼酒家找上门来,商议买断云铭的“演出权”了。
不过,云铭拒绝了他们的开价。他不肯签约的原因很简单:钟义和濮车侍八成也在这个虚构世界,他得找。
今天是天启七年,五月初一,云铭已在此地逗留了七天。这七天里,虽然钟义等人没有消息,但这个世界的世界观却是被云铭在与人聊天时旁敲侧击打探出来了。
“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