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样一位皇天贵胄最后也只能依附到郑成功这里成为一个傀儡,郑成功也只是在需要打出大明旗号的场合让他和其他大明王族参与"观礼"而已,如果稍有抗拒或不同意见,郑成功甚至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朱元璋的子孙们软禁到彭湖——以儆效尤。
民间传说鲁王在金门过得很"困辱",甚至于一日三餐以番薯为食,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番薯王"。
但朱北国知道,这大概是冤枉郑成功了,毕竟这段历史是大清的文人写的,那个时候的大清,对大明的皇族还算客气,让自己的御用文人写一些黑郑家的文字,顺带羞辱一下前明的那些不归顺自己,却跑到自己对立面的大明皇族们,也是题中之意,所以历史有一个规律,但凡是后朝流传出来的那些黑前朝的人事,读者就要留一个心眼,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就被诓骗成脑瘫也说不定。
没错,郑成功的确是有"狭天子以令诸侯"之嫌,但还远没有到缅王对待永历皇帝的地步,吃番薯是事实,但根据朱北国的历史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门岛和鼓浪屿的全体军民都在吃番薯,因为金门岛和鼓浪屿不出产稻米,这里缺乏物产,各种战略物资的获得渠道不稳定一直是困扰金厦军民的一个大问题。
这也难怪,由于大陆基本上是清廷的天下,在物资供应方面,大部需要从海外船运和从内陆走私贸易获得,然而海外最近的供应点——大员岛,又掌控在荷兰人和日本鹿皮商人的手里,二者貌似对郑家并不算友好,荷兰人甚至算是敌人,这也是后来郑成功下决心渡过台湾海峡攻占台湾荷兰人据点的原因之一。
而后知后觉的大清朝廷,也终于从郑家叛将那里领悟到了郑成功的软肋,于是那个著名的"迁海令"很快就出笼了。
迁海令在郑成功经营台湾的初期的确给郑成功造成了不少的困扰——但,貌似有点晚了,随着郑家在台湾开垦经营的成效出现,迁海令也逐渐失效,以至于后世学者评价迁海令的所谓"功效"是:除了残害了沿海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