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后,一条东西延伸的另外一条碎石路建成,这条道路贯穿了保税区西区的中部。
接下来,保税区南部边界的木墙下也开始修建碎石路,这条碎石路东西延伸一公里,并将围绕木墙一周,延伸到到西面的海岸边,最终把这两平方公里的新安保税区的西区给围起来,并最终形成一个“田”字形交通布局。
经过这段时间的建设,一座由三面木墙、江岸木码头、蓝码头广场和仓储建筑,以及作为临时总督府的高脚连体大屋和几条碎石路,构成了新安西城的最初模样。
新安城----这个后来被世人誉为“南洋明珠”的城市,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历史记载里。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安城的日渐繁荣,原来的四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已经不够用了,于是根据澳洲联邦与葡萄牙人和当地土著达成的协议,新安城又向南和西扩展了一倍,自此新安城有了“旧城”和“新界”两个区域,根据澳葡双方达成的协议,无论是旧城还是“新界”,均是无限租期。
从此以后,新安城渐渐发展成为新世界的一个繁华的大都会,变成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一个驰名世界的自由港,一座繁华的不夜之城。
到了那时,新安城里除了一些残留的街道地名,比如木墙南路、草棚街等印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外,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时间回到一六五八年二月,此时新安城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进入以码头为主的阶段,除了蓝码头的贸易广场、大型露天货物堆栈场、简易仓库和几处江岸木码头的建设以外,侯相麟把主要劳动力投入到江口深水码头的建设之中。
这是新安港的第二个码头。
虽然说是深水码头,但那是相对于帝力港的码头而言的,侯相麟知道,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家里也应该向新安城派船过来了,他估计骄傲号会先来,因为他知道家里一时很难采掘出足够让妮可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