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
在原有的户帖制度上,建立了黄册制度。
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记所有情况,籍贯、姓名年龄,人丁、田宅资产等。
每年核查一次。
并按照所从事的职业,划分、划定户籍,主要是民、军、匠三种。
这些还要说到元朝时期。
元朝的户籍制度非常乱,按职业分,按贡赋分,按宗教分,然后还有各种细分。
不同的户籍,归属不同的管理。
同个户籍之下的,还按财产数量分九个等级。
大明开国,就是接手这样一个乱七糟、错综复杂的烂摊子。
然后,洪武三年,就出现了户帖制度。
但这些,对朱元璋来说,都是过渡,都是试错。
一直到洪武十四年,黄册制度的出现。
让户籍变得更严格、规范,以及固定。
到洪武二十年,登记土地的鱼鳞册出现后。
在朱元璋看来,他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
户籍一旦认定,则世代相传,永当此役,不可变更。
老朱觉得,什么人做什么样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有人去做。
还能将天下所有人,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只要后世之君,按照他的框架,将这些一直维持下去,大明也就能维持下去了。
和元朝的极致混乱相比,老朱觉得,大明的户籍管理简直完美。
朝廷里面,许多人,包括蓝玉在内,都觉得这样的制度已经很完美了。
那是因为蓝玉是属于既得利益者。
不仅是蓝玉,就连齐泰、杨士奇、方孝孺等人。
一听到朱允熥要动户籍制度时,脸上都不由得浮现出惊诧的表情。
可朱允熥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的。
老朱创造的这些制度,是他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手段。
但未必符合,更未必有利于未来发展,以及后世之君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