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屯的第三天,萧文明派出去送信的老夏头也回来了。
按照萧文明的预计,老夏头从临海县到洛阳城,一来一回至少得走一个月。
这个速度就实在太慢了——尤其是现在形势一日严峻过一日的情况下——于是临走之前,萧文明就多给了老夏几十两银子的盘缠,让他在路上见到有合适的,就买一辆车、一匹马,可以走得快一点。
老夏原本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但也知道自己送信的任务责任重大,不是省钱的时候,可在江南地区买一头牛容易,找一匹马却很难,一直走了三天才在客栈里等到了一个一同住店的客商。
他是从西北过来贩卖南北杂货的,商队里正好有马车,但车也不多,只有两辆而已。
老夏好说歹说、软磨硬泡,终于花大价钱买走了其中的一辆,有了代步的工具,这一路走得就快了很多,又只花了八
天的功夫,便来到了京城洛阳城下。
整个洛阳城完全没有感受到危险的临近,而老夏也没有闲工夫去欣赏洛阳繁华富足的景象,一边打听便着就来到了毅亲王府。
报名身份之后,王府的管事便将老夏迎了进去,并将书信交给了毅亲王老爷子。
这封信毅亲王显然是看懂了,扔下手里正把玩的蛐蛐罐儿,便赶忙提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三张纸的话,便让老夏带着立即启程返回临海屯。
老夏岂敢耽搁,立即就启程回家。
可是只走到半路,便被毅亲王府的管事追了回来,跟他说毅亲王老爷子另有吩咐,叫老夏立即回去。
老夏不敢怠慢,只得跟着又返回了王府。
回到王府,毅亲王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将一封新写好的书信给了老夏,换回之前的那一封,并且还特地让老夏给萧文明带句话:“兹事体大,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你我都承受不起!”
这几句话原本分量就极重,再加上毅亲王的身份和地位,从他口里说出来,更是重若千钧,生生把办事老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