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更改了自己之前下达过的军令:“弟兄们,我们先不进城了,同其他军屯所的弟兄在此坚守。外头虽然情况不明,但要我说,究竟只是几个小毛贼在虚张声势,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咱们现在人多势众,又有军营作为依托,与其跑到城里辟祸,不如在此处建功立业!”
临阵更改命令,那算是犯了兵家的大忌,极易动摇军心,甚至会引起军队的哗变。
然而这样的情况,只适用于那些临阵换帅、军心不稳的杂牌军。
而萧文明对于临海屯的军队,那是具有完整的掌控能力的,一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能顶旁人的一万句。
因此听了他改动后的命令,临海屯的子弟兵们,没有半点怀疑和动摇,同样信心十足地站住了脚步,不再向军营外转移。
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却很难。
领兵来的其他屯田所的军官们见状,禁不住赞叹不已: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可萧文明麾下,已然都有了一只军队该有的样子!
再反观自己的队伍,乱乱哄哄的、零零散散的,几千人混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团散沙……
这些赶来接受考核的屯田所的候补军官们,其实也都是些半大的孩子,其中年龄最大的也才不到三十岁,还没有养成官场里那些老油条的厚脸皮,见到了这样的场面,心中不禁羞愧难当:同样是军队,同样是屯田所的兵丁,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羞愧之余,他们立即捋起袖子亲自上阵,扯着嗓子整顿自己麾下的队伍。
他们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
渐渐地,军营之中也慢慢恢复了秩序,队伍虽然还有些零散,依旧有几个昏了头的找不到自己的队列,但好歹算是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秩序,不再吵吵嚷嚷的仿佛一个菜市场。
就在这一刻,萧文明手下临海屯的三百子弟,就在这座军营之中,成了一根能够稳定大局的定海神针,成了这么多就连杂牌军都谈不上的屯田所军队中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