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不过萧文明这是第一次在有规划的情况下大规模使用,也算是一种创新了。
因为东山村是萧文明在一块白地上几乎重新建造起来的,没有了原本设施的束手束脚,就是因地制宜,按照效率最高化的原则建造起来的,因此各方面的设施似乎要比原来的临海屯更加合理。
于是在萧文明来到东山岛半个月之后,就已经有船舶靠岸,运来了整整一船,从湖州送来的上好的生丝,送到东山村的新纺织厂里,紧接着这里出产的第一批绸缎,便由那艘船送到了南湖屯,被那些期待已久的商人们抢购一空。
这是萧文明在东山村赚到的第一笔钱。
萧文明虽然高兴,却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重大的弊端,那就是东山岛方兴未艾,还不成气候,没有建立起一套可以内循环的生产流程,特别是诸如蚕丝、高岭土之类的原材料岛上根本无法自行解决,还不得不依靠从外部输入……
看样子,要把临海屯过程当中积累的经验,完全运用到东山村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尤其是现阶段,还要花费比以前更多的银子,提前囤积大批的生产原材料,还有最重要的粮食,对于萧文明资金的流动,在短时间内是一项重大的考验。
好在萧文明对于困难的预计十分充分,并且几乎将临海屯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全部抽空,虽然整个建设工程十分困难,启动生产的过程更是难上加难,但也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东山岛本身就像是一块璞玉被雕琢出了精美的花纹,就像是一堆木料被组合成一件家具,就像是一块生铁被打造成了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逐
渐运转起来,颇有临海屯当初草创时候那一份勃勃的生机。
只可惜那苏志玄兴冲冲接收的临海屯,空有一个规模,可最重要的人才、技术、物流全都没了,浑似一根空心大萝卜……
此刻已是仲夏时分,江南的气候原本就十分炎热,东山村又在洋湖当中,气候就更加潮湿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