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的阳光在雾气的掩映下显得并不刺眼,让远处那一座洛阳城的轮廓,显得更加的深不可测,似乎暗藏着杀机。
然而萧文明自以为绝对安全的那座大营,就设在洛阳城下,他不去也得去,硬着头皮也得去!
但是这时萧文明却不知道,此时的他思想已经陷入了桎梏——难道大营里就是安全的吗?难道在这关中平原之上,他就没有第二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去了吗?
奔波了一天一夜,操劳已极,谋士温伯明又不在身边,萧文明已经没有余力去改变自己的思路了,就想着赶紧回到大营里,然后要做的就是将《百官行记》重新抄写一份。
这八大箱子的东西抄写一遍并不容易,并且抄写下来的东西,并不能复制那些关键的证据,比如签字画押的口供,但是有这样一份备份总比没有强。
这时的萧文明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得意,因为他在训练自家萧家军的时候,除了让他们练习武功之外,还让温伯明教过他们读书认字,现在他身边的这些个子弟兵虽没法说是粗通文墨,但是依样画葫芦一样抄写一些东西,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事实证明萧文明想太多了,这八大箱子《百官行记》,想要安全顺利的被运送到安全的大营里,恐怕还要经历不少的波折。
萧文明刚刚接近营门,便见一票人马,将自家的大营的营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这时在前头探路的戴松亲自骑马过来汇报,说是前头领军的乃是康亲王赵希本人。
康亲王本人来了,那就不可能像之前的吕勋那么好对付,而康亲王的面子又没有那么大,萧文明又不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将那么重要的《百官行记》拱手交给他。
两难,怎么办?
这时戴松又对萧文明说道:“萧爵爷,刚才温先生派人出来传话,他建议爵爷赶紧将《百官行记》送到通济渠边的船上,那样就万事大吉了!”
真不愧是温伯明,萧文明一年三千两银子的幕酬到底没有白给他,他给萧文明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