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过去了,对于自己的新角色,康亲王已经适应了不少,他端坐中军大帐,就连身手站着的护卫,也已换成了他康亲王府的人。
这些人大约是昨天晚上趁着大家都回营部署或者养精蓄锐的时候,康亲王连夜从洛阳城里调出来的。
康亲王见萧文明也来了,确定主要的将领都已到期,便不再继续等待,站起身来高声宣布:“诸位将军,随我出征,驱除戎羌,只在今日!”
谁知道话音刚落,便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而这反对之声,果不其然就是从萧文明这边发出来的:“王爷,现在启程出征是不是太早了?”
萧文明这话有意是想试一下康亲王的深浅,但是康亲王却给出了异常笃定的回答:“兵贵神速,早一些投入战斗,总比晚一些要强,并且身上的旨意是要今日一定要战胜戎羌,那更是宜早不宜迟,免得战事陷入焦灼,迟迟不能拿下,恐又违背了圣上的重托。”
康亲王又抬出了皇帝的旨意,无疑是个正当的理由,萧文明就是想反对,也找不到良好的借口。
但是萧文明的担忧并不是完全是有道理的。
按照戴鸾翔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要等戎羌的兵力全都被吸引在洛阳城墙的时候,再针对其背后的弱点发起总攻。 首\./发\./更\./新`..手.机.版
之前的一系列示弱的行动,就是为了解除戎羌的警惕性,让他们对戴鸾翔率领的主力不屑一顾。
当然,戎羌并不是傻瓜,自然知道戴鸾翔的厉害,想要让他们完全放弃对于青岭兵的防御,是根本不可能的,那就需要在进行战役部署的时候,执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就比如说,出发的时间要尽可能地延迟,从而躲避戎羌侦察的斥候的耳目,让戎羌产生戴鸾翔根本不敢一战的错误判断,这样才是最有利于全歼敌军的。
但是像康亲王这样部署,那么青岭兵主力的行动,势必会被戎羌迅速掌握,那么总攻的突然性也就无法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