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的事迹,是可以拿出来好好说一说的,但是就皇帝现在这么个心情,还是少和他多说为好,免得又哪一句话说错了,搞得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吃不了还要兜着走……
皇帝果然没有什么好心情,听萧文明这样说,非但没有半句原谅反而埋怨道:“你这小子因小失大,战胜区区上千戎羌算什么本事,却丢失了潼关要塞,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别说,被皇帝这么一骂,萧文明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其实就是整个事件的主谋董鸿儒,故意用一千戎羌精锐骑兵作为诱饵,来把萧文明吸引出来,使得是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否则若是萧文明依旧滞留在潼关之内,或者是潼关之下,董鸿儒使出这条奸计的成功性,应该就会大打折扣了……
因此面对皇帝的质问萧文明,一时间有些心虚:“皇上教训的是,微臣甘愿受罚。”
这时却是素来严厉的卫玉章替萧文明说了句公道话:“皇上正是盛怒之下,不可意气用事。萧文明不过微末小臣而已,手下才几个人?并且也未曾授予他防守潼关的重任,这事儿怕是怪不到萧文明头上。”
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权利就是可以生杀予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听凭自己的心情从事。
现而今戎羌铁骑,都已经踩到自己的家门口了,皇帝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了,正想找个发泄的途径呢!
在这种愤怒之时,敢于在皇帝面前给自己说几句公道话,就已经足够让萧文明感到感激了。
不过也就是卫玉章了,他既是文官的领袖又是皇帝的老师,说话自然分量十足,皇帝也乐于听从,要是旁人,可就没有这个说话的底气了。
果然,卫玉章劝说两句后,皇帝话锋一转,矛头不再直指萧文明,而是对戴鸾翔道:“师傅说得没错,萧文明手里才几个兵,的确怪罪不到他的身上。可你戴鸾翔,朕却是委以重任的,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皇帝这话分明是句疑问句,并没有落实到实在的罪责,可